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北电科教师素质提升显著,硕果累累——12名教师全项目入选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高水平教师培育和支持计划名单

2023-01-10

在学校“人才强校”战略引领下,太阳成官网教师素质提升显著,并取得优越成果。2022年11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22年度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高水平教师队伍培育和支持计划入选名单的通知》,学校上报的1名特聘专家、2名职教名师、2名专业带头人、2个教学创新团队、5名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全部入选支持计划。

一、 特聘专家

赵郁,北汽集团首席技师、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北京奔驰职工创新工作室带头人。2009年成立赵郁工作室,2010年工作室成为北京市总工会和北京市科委创建的首批10个“首都职工创新工作室”。2012年,被人社部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14年11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赵郁以工作室为平台,将传技带徒、绝技传承的大师精神发挥到了极致。迄今为止,在赵郁的带领下,工作室共计完成攻关项目100余项,技术创新获奖10余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过2500万元,为企业节省培训费用300余万元,工作室累计培训新员工7000余人次。

赵郁本人2010年、2015年获得两届全国劳动模范,曾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北京大工匠等荣誉称号,2018年,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22年当选北京市科协十届委员会常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二、职教名师

李志刚,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积极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提升专业办学实力,所在专业入选教育部骨干专业、北京市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各专业,社会影响力提升显著。

他率先实践三教改革。指导学生“以赛促学”,2015-2017年连续三年被评为电子商务技能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带领教师“以赛促教”,获得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一项,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一次。其本人先后获得北京市信息化教学比赛、北京市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多个奖项。

他扎根职教开展科研,申请的课题获批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青年规划课题。先后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与教师组成团队,获批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马冬宝机电工程学院机电技术系主任,副教授,“北京市师德先锋”。勇于进行教学改革,2018年其所在机电一体技术专业团队获批北京市专业创新团队。他带领团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全国二等奖、北京市一等奖。他主讲的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北京市课程思政思政示范课程。获评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他秉承工匠精神,对教书育人事业精益求精。他6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2018年被授予北京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首席指导教师”。

他将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与服务13项,主持参与8项实用新型专利,发表论文共14篇,参编国家规划教材2本,主编教材2本,副主编教材2本。

三、专业带头人


吕江毅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持续加强校企合作和教学改革,承担建设了教育部双高专业、北京市北京奔驰汽车制造工程师学院支撑专业。所在学院是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修订起草单位、北京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汽车检测与维修赛项承办单位。

他注重钻研业务提升教科研水平,引入企业横向课题5项,承担校内外课题8项,发表论文27篇,主编教材4本,副主编3本,申请授权专利8项,参与制订、修改4项标准文件。

他关心师生发展,组织学生参加北京市技能大赛、全国高职汽车技能比赛、2019世界巴哈比赛、挑战杯、互联网+比赛获得多项荣誉。组织教师参与教育部教学比赛获得一等奖。其本人2021年获得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负责人和教学名师。


裴春梅电信工程学院电子技术系主任,教授。她致力于专业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成为学校首批职业本科建设专业,并获评工信部第一批产教融合试点专业;校企合作集成电路就业实习基地项目建设获评教育部就业育人项目优秀奖,组建北京市电子信息双师型师资培训培养基地、北京市张晋芳LED显示芯片技术技能工作室、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中试基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职工创新工作室等。

她躬耕教学,孜孜前行。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组织教师团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教学能力比赛,获得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北京市一等奖2项。

四、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王谷娜汽车工程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系讲师,从事汽车职业教育11年来,积极参与学院校企合作建设,考取职业资格证书13项;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主讲课程《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入围北京市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公开课”,《动力电池断电故障诊断与排除》入选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获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她指导学生参加第七届、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获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参加第十六届全国高职院校“发明杯”大学生专利创新大赛,获二等奖。


陈楠,航空工程学院航空维修系副教授。2020年她所在 “飞机及空港设备维修”专业群获批北京市特色高水平骨干专业群。2021年她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行业标准引领校企双主体共育首都航空维修人才”获批国家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她与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联合申报“北京飞机维修工程师学院”,获批北京市职业院校工程师学院。所在专业2022年金平果中国科教评价中位列全国高职院校第五名。

她以赛促教,构建“院级-市级-国家级"三级技能竞赛机制。共获得全国一等奖3项,北京市一等奖4项。育训并重,推进开展新型学徒制新入职员工培训和TA(涡轮飞机)维修理论、实作取证培训,为民航系统培育维修人才。


倪志勇,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以赛促教。2019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2019年、2020年、2022年获得北京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2021年北京高校第十一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2017年北京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比赛高职组课堂教学二等奖。2021年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他立足教学实际,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在“青椒论坛”“北京高职院校思政课展示交流活动” “青苗计划”等场合多次进行教学展示和经验介绍,形成了良好示范和带动作用。


林倩倩,艺术设计学院装饰艺术系主任。专心教研,成果丰硕,出版《钓鱼城抗蒙(元)之战》《武汉老风情》《石湾陶瓷》等书,2022年6月获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2年4月获意大利A'design全球设计奖,2022年9月获北京市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

她服务社会,组织传统陶艺研修班、小小工匠社会服务等国培项目,传承传统文化。服务企业,设计完成中国煤科研究院机器人数字管理系统、中广核SF虚拟现实操作培训系统等项目的用户体验设计。

她投身专业建设,开展北京市景泰蓝大师工作室二期建设、围绕“1+X”证书的师资、学生队伍建设。组织学生参与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北京市职业技能大赛、完美世界文创校园设计大赛,互联网+等大赛,斩获佳绩。


邢丽楠,生物工程学院环境技术系副教授,环境工程技术系支部书记,她教学精湛,建设了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水的奇幻之旅》,参与教育部、儿童基金会《绿色技能》课程资源开发项目;潜心科研,主持完成自然基金青年项目1项,主持校内重点科研项目2项,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次。参与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建设、新形态教材开发、北京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等项目。

她曾获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科研标兵、互联网+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

五、教学创新团队


宋建桐汽车工程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系主任,教授,机械工业人才评价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深化校校合作,增强教科研素养。积极与985、211重点大学开展科研合作,申请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负责北京教委科研计划面上项目2项、北京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1项,学校科技攻关项目1项,校内重点课题多项。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检索期刊论文8篇。第一作者出版专著1本、教材3本。


刘婷婷,机电工程学院智能建筑系教授,学校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带头人,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2013年获评北京市优秀教师。带头提升团队教改科研培训能力,获得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市赛一等奖国赛二等奖。发表论文32篇,编写教材5部,获专利8项,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1项,获得北京市怀柔区科学技术奖励多项。

她立德树人,为冬奥培育制冰人才。与国家游泳中心、国家速滑馆合作开办“双冰场馆”制冰人才订单班,带领教师团队培育制冰人才,服务北京冬奥,4次收到冬奥组委会的感谢信。